本报记者 张敏
3月23日,CXO(医疗研发外包)赛道公司药明生物召开业绩说明会,公司CEO陈智胜表示,今年公司仍将延续强劲增长势头。“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跨国大药企更愿意外包生产,而不是自建产能;阿尔兹海默症药物需求激增及全球生物药产能受限,会进一步推动CDMO行业的增长;未来几年多个重磅生物药专利到期,生物类似物市场扩容会成为CDMO行业的另一利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药明生物于3月22日公布的2022年业绩显示,去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48.4%至152.7亿元,毛利同比增长39.2%至67.2亿元,经调整纯利增长47.1%至50.5亿元,非新冠项目收益同比增长63%。
当下,融资困境、药物研发所使用的实验猴价格降温等信息侧面印证着生物医药行业的“寒冬”。“唇亡齿寒”,作为生物医药行业创新研发的“卖水人”,CXO行业上市公司业绩也出现分化。未来CXO行业会呈现出哪些变化和趋势,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陈智胜也表示,CXO行业将迎来分化,单一商业模式的企业,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冲行业的周期性挑战、规避风险,将面临市场挑战。
非新冠项目备受关注
海外收入保持增长
随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新冠药物的研发持续“降温”。对于以药明生物为代表的CXO企业交出的2022年成绩单,投资者较为关注的是新冠药物研发项目减少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非新冠药物项目的收入预期。
“去年新冠项目占公司业绩的比重为78.4%,今年,公司的新冠项目收入比例将下降。”陈智胜向投资者介绍,去年非新冠项目收益同比增长62.8%,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非新冠项目数增长至近550个,收益同比增长63%。今年非新冠项目收入增长依然强劲。
“随着收入结构的调整,非新冠项目的收入增长将对冲新冠项目收入下降的影响,全年收入增幅有望继续保持在高水平。”陈智胜表示。
作为一家全球发展的CXO企业,药明生物的收入大部分来自海外。去年,北美市场在药明生物总收入中的占比为55.6%,并贡献了50%的新项目。但2022年2月份,药明生物旗下无锡子公司和上海子公司被列入美国商务部“未经核实名单”(Unverified List,UVL)。此事是否会对公司的海外业务发展产生影响?
对此,陈智胜表示,北美是药明生物最大的市场,由于来自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和大型药企的需求比较旺盛,收益同比增长62.5%。去年在北美市场,成功开拓约100个新客户。“目前,两家子公司已经相继从UVL清单移除。表明全球客户依然信任公司。”
CXO赛道业绩分化
行业迎来洗牌
2021年年末,《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发布,强调新药研发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这也使得伪医药创新进一步出清。随着政策的调整,医药创新研发企业伴随着融资寒冬的到来迎来洗牌,也导致“卖水人”业绩出现分化。
例如,百花医药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50万元至-3650万元,同比下降140%—1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2600万元至-3880万元。而2021年百花医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82.7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891.42万元。
对此,陈智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CXO行业可以分化出CRO、CDMO、CMO等多个商业模式,有做早期临床前研发项目的,有做动物实验项目的,有做商业化生产的,每个细分领域的成长周期不同。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才有助于规避细分赛道的周期性风险,未来专注单一环节的CXO行业内公司业绩分化将越来越明显。
随着行业的分化,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现涨跌不一。数据显示,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今年以来截至3月23日,A股医疗研发外包板块25家上市公司中,10家上市公司期间下跌。
对此,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长期来看,CXO行业跟随创新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仍是医药领域的主要成长点之一,市场投资者在长期观察政策变动与认知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也将对CXO行业的成长空间有着更为理性的判断,因此CXO行业的估值与股价最终会回归合理区间。
(编辑 刘慧 于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