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妍
(相关资料图)
近期,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将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引起市场的关注。
“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可能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从需求端来看,经历‘破净潮’后,投资者风险偏好更加趋于稳健,理财产品的赎回需求相对较强,进而导致产品规模下降,或触发中止运营的阈值。二是从供给端来看,部分理财产生收益不确定性较大,或将面临净值波动,提前终止有利于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终止部分理财产品将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资管新规落地后,理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当理财产品存在运营不当等问题时,通过合理程序退出市场也是提升理财市场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
业内专家认为,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属于正常现象。未来如何提升投研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和资产投资能力,减少产品净值波动,并引导投资者真正理解和接受“真净值”时代下收益风险共担的本质,是银行理财公司需要面对的挑战。
多款理财产品现“提前终止”
开年至今,已有多只理财产品提前“退场”。截至目前,已有信银理财、中邮理财、交银理财、华夏理财、宁银理财、中原银行、盛京银行等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
以交银理财为例,其日前发布公告称,根据市场情况,经合理评估,我司将于2023年4月7日提前终止交银理财稳享固收增强两年定开26号理财产品。
3月15日,华夏理财发布了一则提前终止公告,表示“根据市场及投资运作情况,为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利益”,决定将“华夏理财权益打新一年定开理财产品1号”的理财产品于2023年3月22日提前终止。产品说明书中显示,该产品为开放式权益类产品,风险等级为PR4级(中高风险),成立于2021年3月24日,业绩比较基准为4.2%—5%。
从今年各家银行发布的提前终止产品公告内容来看,涉及原因较为多样,包括优化产品体系、业务管理需要、产品规模过小、根据市场及运作情况合理评估,为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权益等多种原因。
“自理财净值化转型以来,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现象越发常见。”某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产品的净值随市场行情波动,业绩表现不佳、净值波动大、管理规模小的产品提前终止属于正常现象。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如果理财产品设有提前终止条款或监管制度有明确要求,理财产品可以提前终止运作,但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应充分披露相关信息,及时告知投资者并做好资金兑付工作,妥善保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全面理性看待理财市场变化。
提升机构投研能力是关键
多款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营给银行理财在未来运营中有什么启示?杜阳表示,尽管一些不可控因素可能导致产品净值出现较大波动,但这恰恰是考验银行机构策略选择的最佳机会。未来银行理财机构经营能力建设仍聚焦于提升投研能力,需要不断优化理财产品的投研思维,提升研究深度,形成差异化的投资策略,并积极与同业进行沟通交流,将净值回撤控制在可控区间内,提升投资者信心。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建议,从客群层面来看,个人投资者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力,更偏好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银行需要根据重点客群的偏好来设计和发行相应产品。
虽然有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提前“退场”,但是整体来说,今年理财市场的机遇大于挑战。随着今年经济的复苏和资本市场的回暖,银行理财市场在经历低潮之后有望迎来更平稳的修复和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银行理财发行规模正在持续回暖。根据华泰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月份全市场发行理财产品2998份,环比上涨28.6%,同比上涨36.6%,环比及同比增速较前一月上行明显。
此外,从近期理财产品的净值来看,行业已经得到了修复,多数产品净值已经创下市场调整过后的新高,与此同时,理财净值“破净”比例下滑,理财市场在逐步回归常态,投资者的理财投资需求也在回暖。
(编辑 孙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