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汽车行业2023年春季投资策略:把握结构性机会,看好重卡复苏行情 环球今日讯

来源:巨丰财经 时间:2023-03-10 15:24:28

燃油车销量增长仍承压

23年乘用车销量预计微幅增长。从1/2月的数据来看,22年下半年销量的高增长对23年销量的透支效应已经明显显现,展望2023全年,根据前两轮购置税优惠政策效果推演,政策推动导致的2022年乘用车销量近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对23年需求有一定透支,在疫情管控放开以及拼经济的助力下,预计全年乘用车销量有望实现微幅增长。

燃油车销量难再增长。即使2022年6月起有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助力,22H2燃油车销量也依然下滑1.5%,22年全年燃油车下滑6.2%;23年来看,在特斯拉带头降价“内卷”下,燃油车销量将继续承压,用对乘用车的预测减去后文对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预测(849万辆),可以得到燃油车的销量为1588万辆,同比下滑6.7%。


【资料图】

特斯拉带头降价,新能车价格战打响

销量承压,特斯拉带头降价,其他品牌纷纷跟进。受销量不及预期影响,2023年1月特斯拉继续降价,Model3降价3.6万元,ModelY降价2.9-4.8万元,特斯拉降价迅速波及其他品牌,比亚迪、极氪、埃安、蔚来、小鹏、零跑、赛力斯纷纷跟进。

供给多元、车型降价推动未来新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

销量透支、政策退出叠加春节假期导致1月销量环比腰斩。受销量透支、补贴政策退出、春节假期影响叠加春节假期充电高峰期的服务难题再次凸显,23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仅39.3万辆,同比下滑6.3%,环比下滑48.5%,渗透率26.7%,同比提升7.6pp,环比下滑6.9pp。

渗透率仍有望持续提升。2023年前2月上市新车中新能源车占比已上升值62.7%,在供给持续多元、特斯拉带头降价“内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23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会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车未来增长点主要来自A0AB级车,皮卡或能贡献一定增量

未来增量预计主要来自A0、A、B级车。从新能源市场份额和乘用车市场份额比较来看,A级车的份额还有很大提升空间,B级车的份额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此外A0级车的渗透率也相对较低,预计也能贡献一定增量,而A00级车由于渗透率已经高达99.5%,提升空间已经很小,C级车渗透率37.5%,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皮卡或贡献一定增量。参考美国销量结构,结合近期多地发布的皮卡解禁令,多用途的皮卡在解禁后或成为消费者新选项,目前国内新能源皮卡销量少,这或将成为一个新的增量,预计会先向PHEV突破。

政策端:新能源积分政策促使车企加速能源结构转型

双积分政策驱动下,混动技术路线是车企缓解积分压力的重要途径。双积分是指车企的平均燃油消耗量积分(CAFC)以及新能源汽车积分(NEV),车企考核达标将产生正积分,不达标则产生负积分。双积分政策相当于从降低燃油车油耗以及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量两个维度促进节能减排。该政策目前共发生三次变化,在最初的版本(2018年4月1日实施)中,NEV积分仅可通过生产纯电车型以及插混车型来获得,而新政策(2021年1月1日实施)中新增了低油耗乘用车产量/进口量折算NEV积分标准,而混动车型符合这一标准,使得车企能够通过生产混动车型来缓解积分压力。

新能源积分比例进一步提升,促使车企加速能源结构转型。在2022年7月“双积分”政策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对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大幅提升,2024/2025年积分比例要求为28%/38%,相比于2019-2023年10%-18%的比例要求以及每年2个百分点的提升幅度而言,2024年之后的比例要求更高,提升速度更快,将进一步促进车企加速能源结构转型。

新能源车销量测算?在供给持续多元、特斯拉带头降价“内卷”的背景下,预计A0/A/B级车型的新能源渗透率均有望增加,同时,新能源积分政策也将一定程度促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有望提升至35%,对应销量849万辆。

分品牌来看,预计主要由以下品牌贡献增量:比亚迪(约100万辆+)、特斯拉(近30万辆)、深蓝(10万辆+)、MG、问界(5万辆+)、极氪(5万辆+)、理想等。

美国——新能源渗透率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目前渗透率仅7%,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根据Marklines数据,2022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9%至100万辆,渗透率7%,同比增长3.7pp,仅略高于中国2020年前的水平,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IRA法案助力渗透率显著提升。IRA法案针对购买新能源车提供3750-7500美元的补贴,该法案法案于22年8月正式签署,于2023年1月全面生效,全面生效的第一个月便刺激渗透率突破9%,环比提升1.5pp,预计全年将刺激渗透率达15%左右,新能源车销量约220万辆。

电动车板块投资建议

燃油车增长乏力,新能源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即使2022年6月起有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助力,22H2燃油车销量也依然下滑1.5%,22年全年燃油车下滑6.2%,而在新能源车供给持续多元的背景下,新能源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建议关注比亚迪(002594)、拓普集团(601689)、旭升股份(603305)、三花智控(002050)、宁德时代(300750)、华域汽车(600741)、中鼎股份(000887)、文灿股份(603348)、爱柯迪(600933)。

A0/A/B级车新能源渗透率还有提升空间。2022年,A00级车新能源渗透率已达到99.5%,提升空间不大;C级车的新能源渗透率37.5%,仍有一定提升空间;而作为消费主力市场的A0/A/B级车渗透率分别为29.0%/19.8%/25.3%,随着供给增多,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我国目前几乎没有新能源皮卡,而多地皮卡解禁令陆续发布,参考美国新能源车结构,皮卡也有望成为新能源车提升的部分增量。

新能源积分比例进一步提升,促使车企加速能源结构转型。2022年7月“双积分”政策修订征求意见稿对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大幅提升,2024/2025年积分比例要求为28%/38%,相比于2019-2023年10%-18%的比例要求以及每年2个百分点的提升幅度而言,2024年之后的比例要求更高,提升速度更快,将进一步促进车企加速能源结构转型。

美国:新能源渗透率较低,IRA法案有望促进渗透率显著提升。2022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9%至100万辆,渗透率仅7%,对购置新能源车的补贴3750-7500美元的IRA法案的全面后的前两个月美国新能车渗透率显著提升,2023年2月已达9.5%,预计全年渗透率有望提升至15%左右。

需求端: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提升推动智能汽车兴起与发展

千人保有量仍有提升空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家庭对汽车的需求持续提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的数据显示,千人乘用车保有量在2021年底为183辆,同比提升13辆,总体表现呈现较强的增长态势。汽车进入家庭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市场由首购逐渐转向增换购。根据SIC数据,2025年将有64%的汽车消费为增换购,2030年这一比例将高达78%。

汽车消费群体年轻化,汽车智能化需求将进一步爆发。根据SIC数据,2020年,90年代以后的购车群体占比26%左右,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快速提升至38%,2030年将有超过52%的购车用户为90后。随着Z世代逐步成为购车主力人群,对于智能驾驶、高科技等配置偏好更高,汽车智能化的需求将进一步爆发。

供给端:智能化车型品类不断丰富

供给增加:22年初至今,问界M5/M7、理想L9/L8/L7、阿维塔11、蔚来ES7等爆款车型上市,点燃市场热情,更多智能汽车即将推出。中长期看,未来我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将呈现多元竞争格局,随着后续国内智能汽车供给明显增多,产业发展显现加快态势。

线控制动EHB:制动系统发展的不二选择

EHB(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将电子系统与液压系统相结合,一方面,原有的部分机械元件被电子元件所替代;另一方面,没有完全摒弃原有复杂的液压系统,而是将其作为备用系统,当制动系统中的电子系统出现故障时,EHB就会退化为传统的液压系统,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当前EHB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投入量产,是汽车制动细分市场的主流。

EHB可以分为Two-Box(独立式)和One-Box(分布式),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ABS/ESP系统是否和电子助力器集成在一起。当前Two-Box占比较高,2022年占比62.8%,One-Box增速较快,由2021年的20.5%上升至34.6%。由于One-Box的能量回收效率、制动性能、制动速度、质量、成本等方面优于Two-Box,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线控制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统计,目前我国行车线控制动渗透率仅10%,其中新能源车渗透率远高于燃油车,随着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的持续推进,线控制动产品将加速放量,假设到25年燃油车、新能源车EHB渗透率分别达12%、60%,预计25年规模超166亿元,5年CAGR为82%。

线控制动竞争格局:本土厂商国产替代空间大

在我国线控制动市场中,目前博世处于垄断地位,份额从2021年的91.5%下降至2022年5月的89.4%。国内布局厂商有伯特利、拓普集团、亚太机电、华域汽车等。总体上看,国内厂商正处于线控制动领域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的初期,随着后期产能将持续放量,有望凭借低成本及本土化服务优势迎头赶上。

空气悬架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国内厂商零部件成本优势明显。相比于进口原厂零部件,由于技术成熟附加值下降导致研发成本降低,以及关税、运输费用降低等原因,国产空气悬架系统相关零部件的采购单价会明显降低。国产化加速趋势下,空气悬架整套系统价格将下降至万元内,比进口空悬系统降低约25%。

新能源车对空气悬架需求增长。(1)新能源车对续航里程较为敏感,空气悬架可以调整汽车底盘高度,从而降低新能源车风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续航里程。(2)新能源车重量较高,传统悬架影响驾乘体验,空气悬架可以有效平衡高承载和舒适度的要求。

消费升级带来空气悬架需求上升。汽车品牌向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空气悬架作为底盘升级的重要部件之一,也成为部分主机厂提升产品舒适度的重要方向。

空气悬架市场空间广阔

市场空间广阔。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空气悬架配套市场将逐渐下沉,有望渗透到更多的C级车和B级车中。当前渗透率较低,预计长期来看空气悬架的渗透率也有望接近30%。假设:1)21年空气悬架单车成本10000元,此后逐年降低;2)21年空气悬架渗透率1.8%,22-25年分别4%/6%/8%/10%;3)23-25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3%/3%。测算出25年我国乘用车空气悬架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6亿元,21-25年的CAGR约40%。

空气悬架市场格局:国内厂商加速推进

国内竞争格局来看,在空气悬架领域有布局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中鼎股份、保隆科技、天润工业、科博达、拓普集团、正裕工业、美晨生态等,部分企业在相关领域已经具备国产替代优势,市场份额有望不断提升。

域控制器:电子电气架构演进推动行业发展

电子电气架构演进分为三大阶段、六小阶段,目前处于从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向域集中电子电气架构过渡的阶段。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自动驾驶、主动安全等功能的增加,传统的分布式电子电器架构的功能实现需要更多的ECU和线束,过多的ECU和复杂的线束会带来诸多弊端,因此集中式域控制器应运而生。并且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愈发成熟,使用云端处理器来集中处理车辆也逐渐成为可能。

域控制器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目前域控制器市场渗透率较低,仍处于萌芽状态,根据预测,到25年我国域控制器市场规模为712亿元,5年CAGR达78%。

竞争格局:Tier1靠软硬件优势有望领先

竞争格局方面,域控制器的参与玩家主要分为三类:整车企业、科技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