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银行理财5大看点,对债市影响几何?

来源:巨丰财经 时间:2023-03-02 11:44:23

核心观点

当前“赎回潮”已逐渐进入尾声,本文结合2022年理财年报,通过分析银行理财在2022年,尤其是2022年下半年在负债端及资产端的5大看点,解读在规模及业绩的双重压力下,机构行为转变对债市的三大影响。


【资料图】

负债端:看点一:规模短期承压。受2022年四季度赎回潮影响,2022年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到27.65万亿元,较2022年6月下降1.5万亿元,同比增速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值,较2021年末同比下降1.35万亿元。

看点二:破净率仍在高位,我们预计短期内将有到期高峰。当前破净率仍处于10%以上的较高水平,同时2023年3月封闭式理财到期数量将出现小高峰,数量已接近2022年3月“赎回潮”期间的水平,规模仍将承压。

看点三:封闭式产品占比略有提升。2022年末至2023年初,摊余成本法及混合估值法产品热度持续升温,封闭式产品发行数量占比有所增加。从规模看,截至2022年末,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占比提升至17.3%,较2022年6月末增加0.6个百分点。

资产端:看点一:中长期二永债遭遇大量抛售。受银行理财投资端降久期的影响,自2022年11月中旬起,除了1年及以下的短债,中长期二永债均遭遇明显抛压。从信用利差水平看,各期限利差仍在相对高位,抛压仍在持续。

看点二:权益类资产、公募基金占比下降。为应对赎回压力及市场波动,2022年末,银行理财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规模由6月底的4.5万亿元逆势增长至5.2万亿元。同时,对权益类资产及公募基金等中高波资产的投资比例则分别降至3.1%和2.7%。

对债市影响几何?银行理财为了应对短期内的赎回高峰,其重心将转变为“稳规模、降波动”,同时保证负债端和资产端相匹配。因此,我们预计理财将会减持3Y-5Y期限的产品、收缩信用风险偏好,同时,在3月赎回高峰后,对1Y-2Y的需求逐渐转向2Y-3Y。

报告正文

2022年11月中旬以来,由于资金面收紧叠加防疫措施、地产政策变化,债市中长期预期边际转向,银行理财遭遇“赎回潮”,在规模及业绩的双重压力下,银行理财投资行为有何转变?后续债市还有哪些风险和机会?

对此,本文结合2022年理财年报,通过分析银行理财在2022年,尤其是2022年下半年在负债端及资产端的5大看点,解读机构行为变化对债市的三大影响。

1、2022年银行理财年报的5大看点

1.1负债端

1、看点一:规模短期承压

受2022年四季度赎回潮影响,2022年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2022年6月底下降1.5万亿元。2022年12月,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到27.65万亿元,较2022年6月下降5.1%,同时,同比增速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值,较2021年末同比下降1.35万亿元。

2、看点二:破净率仍在高位,我们预计短期内将有到期高峰

受资本市场大幅调整的影响,理财产品破净率迅速抬升。2022年末,由于债市的大幅波动,理财产品破净率一度达到28.5%的极高水平。虽然在当前,市场有所回暖使得破净率较2022年末已有明显下降,但仍处于10%以上的较高水平。

我们预计3月封闭式理财到期数量将出现小高峰,赎回压力仍存。梳理未来一年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数量,可以观察到,2023年3月将有1686只封闭式产品到期,数量已接近2022年3月“赎回潮”期间的水平,规模仍将承压。

3、看点三:封闭式产品占比略有提升

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占比提升至17.3%。由于2022年接连出现的债市、股市大幅调整,投资者及管理人对降低波动、稳定估值的需求有所抬升,使得在2022年末至2023年初,摊余成本法及混合估值法产品热度持续升温,封闭式产品发行数量占比有所增加。从规模看,截至2022年末,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占比提升至17.3%,较2022年6月末增加0.6个百分点。

1.2

资产端

1、看点一:中长期二永债遭遇大量抛售

银行理财投资端降久期,中长期二永债遭遇大量抛售。2022年四季度,资金面收紧叠加防疫措施、地产政策变化,债市中长期预期边际转向,导致理财投资端开始更多采取“缩久期、降杠杆”的防御性策略。自2022年11月中旬起,除了1年及以下的短债,中长期二永债均遭遇明显抛压。从信用利差水平看,中长期券种的利差仍在相对高位,配置力量仍然较弱。

2、看点二:权益类资产、公募基金占比下降

投资端降波趋势明显,权益类资产及公募基金投资比例分别降至3.1%和2.7%,现金持有比例大幅抬升至17.5%。为应对赎回压力及市场波动,2022年末,银行理财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规模由6月底的4.5万亿元逆势增长至5.2万亿元,占比增加3.4个百分点,对低波稳健资产的偏好提升。同时,对权益类资产及公募基金等中高波资产的投资比例则分别下降0.1和1.3个百分点至3.1%和2.7%。

2、对债市影响几何?

总结而言,站在当前“后赎回潮”的时点来看,银行理财的配置行为有以下变化:

一方面,在负债端,赎回压力相较2022年末已有所减轻,但我们3月预计还有一次封闭式产品的到期高峰,短期内规模仍会有一定压力,银行理财为了维持规模稳定,也适当新增了净值更为稳定的摊余成本法及混合估值法产品的发行数量及规模。

而在资产端,在赎回压力下,银行理财一方面规避市场波动风险,降低破净率,减配风险较高的权益类资产及公募基金。另一方面对流动性的需求提升,大幅增加了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持有规模。

也就是说,银行理财为了应对短期内的赎回高峰,其重心将转变为“稳规模、降波动”,同时保证负债端和资产端相匹配。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预计其在债券上会有以下三方面操作:

1、减持3Y-5Y期限的产品。3Y-5Y的产品由于期限较长,价格波动相对更大,且流动性相对较弱,理财可能会采取偏谨慎的久期策略,持续压降长久期券种的持有规模,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从银行理财对中票、二永债等券种的净买入情况看,在当前赎回压力已趋缓的情况下,仍在持续净卖出1年以上的中长期限券种。

2、收缩信用风险偏好。近年来,银行理财对AA+级以下信用债的持有比例持续下降,而在当前市场动荡加剧的背景下,出于降波动、控风险的目的,理财或进一步限制信用下沉策略,偏好相对更稳健、流动性更好的高等级信用债。

3、在3月赎回高峰后,对1Y-2Y的需求逐渐转向2Y-3Y。从最近几周封闭式及定开式产品发行情况看,由于摊余成本法及混合估值法产品的热度升温,委托期在12个月以上的产品发行量有所增加。因此,在赎回压力逐渐放缓后,出于对负债端及投资端期限匹配的要求,银行理财在继续持有1Y-2Y短债的基础上,对2Y-3Y券种的配置需求将有所增加,届时将导致相应产品信用利差的压缩。

风险提示:银行理财产品数据披露不完整。宏观经济大幅下滑,理财产品资产端质量超预期恶化。相关结论主要基于过往数据计算所得,不能完全预测未来。报告采用的样本数据有限,存在样本不足以代表整体市场的风险,且数据处理统计方式可能存在误差。

注:本文为国海证券于2023年2月28日发布的《银行理财5大看点,对债市影响几何?》报告

报告作者:靳 毅 S0350517100001

标签: 银行理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