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仍面临困难,要继续有针对性加强支持。随后,人民银行在5月28日举行的“‘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上表示,将继续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地做好小微金融服务,短期内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
随着一系列数据的公布,今年上半年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逐渐清晰。
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605.9万户,同比增长55.2%,新办纳税事项个体工商户187.5万户,同比增长70.8%;除受疫情影响比较直接的接触性服务行业外,个体工商户基本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水平,经营活跃状况较去年有了大幅提高。在此基础上,个体工商户户均带动就业2至3人,预计个体工商户以及各类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总数已经达到2亿左右。同期,根据工信部统计监测,规模以上小微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小微企业用电量较2019年和2020年呈现增长态势。这从侧面反映出,小微企业及其消费端正在逐步修复。但在5月份制造业PMI中,小型企业PMI下降了2个百分点,落入收缩区间;生产性服务业PMI也低于生活性服务业。对此,中金宏观分析称,这或与近期成本端上升致使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小企业承压有关。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经济恢复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阶段性问题,让处于复苏期的小微企业不得不面临更多挑战。小微主体在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容易使其承受两端的占款压力,承兑汇票、应收账款等本就挤占了现金流,如今加上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提升,小微企业资金流压力进一步加大了;如果再出现上游囤积居奇或平台公司挤占利润等情况,经营将更难持续。
上述国常会提出了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一步纾困和发展的措施,包括用市场化办法引导供应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协作,做好保供稳价,以及加强市场监管、做好基本保障兜底等。在保持必要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国常会要求加大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普惠金融力度,引导扩大信用贷款、首贷、中长期贷款、无还本续贷业务规模,并提出了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以及研究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以减轻企业占款压力的期待。
有分析认为,一方面,金融部门不仅要保持合理的资金供给,做到金融支持方面的普惠和公平,也要注重疏通其获取资金的渠道,缓解企业占款压力,以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国常会提到的“推广随借随还贷款”“压缩商业汇票承兑期限”就有这样的效果。除此之外,金融部门还可以抓住工信系统下一步推动建立健全涉企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和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各节点数据采集的契机,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和相关的数字化信贷产品,以弥补小微主体交易过程中的“钱货不同步”,并进一步实现小微企业的增信。
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在“‘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上,人民银行深圳市中支介绍了当地政银企对接的情况。针对深圳民营小微企业数量较多且主要集中在社区基层的特点,人行深圳市中支将深入社区政银企对接服务作为提升整个对小微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能力的抓手。截至5月23日,该中支已走访企业6.8万余家,其中有融资需求的企业2.8万家,已经有1.37万家获得了授信。事实上,近年来,多地金融部门都采取了积极对接小微主体的工作。每一次的外部因素影响,都可能使得原本自有资金周转良好的主体出现流动资金缺口。因此,金融部门特别是地方法人机构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还是要以社区、协会、村委为纽带保持与小微主体的线下对接,及时发觉有效需求并据此开展金融产品的“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