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的业务逻辑与阿里影业一样,先从票务转型观演决策平台,再从观演决策平台参与内容制作。”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大麦总裁李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3月底,大麦Mailive宣布成立“当然有戏”戏剧内容厂牌,全面升级内容战略,推进业务转型。
随后,李捷接受了包括《证券日报》记者在内的小范围采访,李捷表示,“今年,大麦必须在内容上有一些全新的突破。”
大麦成立“当然有戏”戏剧厂牌
“当然有戏”发布了21部作品,包括话剧《清明上河图密码》、音乐剧《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街舞元素沉浸式游感体验剧《消失的时间》等IP改编剧目;在合制作品方面,与SMGLive合制的音乐剧《伪装者》、与鼓楼西制造合制的话剧《坏小孩》、与抓马艾克斯合制的话剧《长安客》等作品。
“当然有戏”厂牌主理人、制作人李婧表示,“当然有戏”将以合制及自制孵化的方式重点布局商业话剧、燃音乐剧、轻沉浸式三大品类,聚焦三个制作方向:第一,创投精品剧目,挖掘好故事、搭建好团队,输出好制作,保证起点品质;第二,布局创新体验,拓展演绎场景,制造沉浸式体验,引领戏剧发展潮流;第三,着力本土表达,持续关注“小真大正”。改编名家名作,创作新经典。
“2019年中国演出市场票房已突破200亿元,票房年增长率7.29%,增速超过了电影市场,剧场恢复最快,观众观剧热情高涨。我们认为中国演出市场是一个远被低估的市场,其发展潜力巨大。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在演出内容领域的布局和探索为演出市场注入更多的能量,与合作伙伴携手为戏剧内容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做出观众想看的剧目,推出时代需要的作品。”李捷表示。
“钱不等于内容的成功率”
“戏剧不是传统的商业类型,其创作模式与电影相似,但是比电影更垂直、更细分,商业化空间也不及电影,因为电影是个开放的标准市场,剧场更依赖头部主创团队。从业务形态来看,优秀的戏剧可以改编电影,好的电影也可以改编成舞台剧,IP是可以横向拉通的。”李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大麦作为一家票务平台,在戏剧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李捷认为,互联网数据取代不了创作本身。“电影、戏剧、音乐创作,都是手工艺活,我从不认为互联网大数据在创作阶段能发挥重大作用,创作是基于灵感、情感的表达,很难用工业化的技术去提炼。互联网数据发挥作用是在营销阶段和用户分析阶段。”
那么,大麦为何要深入戏剧内容领域呢?
目前,中国戏剧规模体量较小,与美国、欧洲相比仍有巨大的进步空间,李捷进一步表示,“我们需要通过‘当然有戏’这个厂牌的尝试,去寻找市场缺失的原因,到底是供给侧的问题还是观众需求不足,仍需时间判断。大麦有责任做一些事,进行一些新的尝试,比如根据《这!就是街舞》改编的《消失的时间》,投入金额较大,可能也不会赚钱,但是我们来做可能比较适合。”
李捷告诉记者,“大麦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连接创作者,过去十几年,我们基于票务和现场服务,与戏剧主办方、创作者进行合作,积累了丰富的戏剧资源;其次,大麦熟悉用户,可以从用户购票数据上,清晰地分析出过去几年戏剧类型的演变,不同类型用户的消费选择有什么不同;此外,大麦可以基于阿里文娱的内容策划团队、IP储备与机构合作。”
据悉,“当然有戏”将在2年-3年的时间里培育和孵化5部-8部的戏剧作品,“还是要确保口碑和成功率。在内容创作上,钱不等于内容的成功率。”李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