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去年底以来,M2-M1“剪刀差”扩大,引发大家对资金空转的担忧。当前“剪刀差”扩大与过往有何不同,是否指向资金空转加剧,钱到底去哪了?
(资料图片)
一问:M2-M1“剪刀差”为何扩大?不同过往,居民理财回表等推升M2
不同过往,本轮M2-M1“剪刀差”扩大表现为M2增速上升、M1增速回落。2013年以来,M2-M1“剪刀差”扩大多发生在经济回落、货币宽松阶段,均表现为M2和M1增速双双回落、M1增速回落得更快,使得M2-M1“剪刀差”扩大。去年10月以来的表征不同, M2增速抬升0.9个百分点、同时M1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导致M2-M1“剪刀差”扩大。
M2增速的回升,主要缘于居民理财回表、二手房购成交增多等。2022年10月以来的M2回升,主要缘于居民存款的加快增长,而单位定期存款增长有所放缓。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理财赎回规模约2.5万亿元、贡献准货币同比增量的近60%。此外,去年底以来居民二手房成交明显增多、占比接近50%,也加快了居民存款的派生。
M1增长低迷,与新房销售偏弱带来的活期存款派生下降紧密相关,企业信心修复偏慢也影响资金活化。居民购买新房派生企业活期存款是M1派生的重要驱动,但去年以来的新房销售低迷拖累企业活期存款派生,导致M1中枢明显低于以往。疫后企业信心修复偏慢也一定程度影响资金活化,企业定期存款增长在3月有所反弹,而活期存款增长放缓。
二问:M2-M1“剪刀差”扩大,指向资金空转?派生行为不同,并非空转加剧
去年底以来,非银存款并未出现大幅增长,或指向资金空转并不严重。经验显示,M2-M1“剪刀差”扩大阶段,均对应经济回落、货币明显宽松阶段,部分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形成一定空转,对应非银存款较快增长。但去年底以来,非银存款增长并没有加快、增速水平处于近三年来低位,2023年一季度新增非银存款明显低于2018年和2021年同期。
资金部分滞留在金融体系,与居民购房偏弱带来的居民与企业之间的派生减少紧密相关。从银行信贷收支表变化可以发现,去年底以来资金来源的突出变化是居民存款贡献高、用于补充负债的金融债券融资明显收缩;资金运用端,在居民贷款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银行通过加大债券投资来缓解资产配置压力。
企业利差的狭窄、存贷款增长的背离等,或意味着企业通过存贷款套利的情况并不普遍。企业贷款后再存入银行进行套利理论上是可行的,现实中部分企业贷款利率可能低于2%,但总体套利空间不大,3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明显高于各类银行的存款利率,因而并没有出现企业存款随着贷款加快增长的情况。
三问:钱都去哪了?企业流向制造、基建和服务业,居民增加消费和经营贷款
经济复苏早期,资金存在一定空转较为常见;年初以来大部分资金流向实体,企业贷款主要流向制造业、基建和服务业。一季度,企业中长贷贡献全部新增贷款的6成以上,其中制造业中长贷余额增长41.2%、基建和不含房地产的服务业中长贷余额增速均在15%以上,对企业中长贷增量贡献分别19.5%、32.3%和46.0%。
居民增加消费和经营贷款,而提前还贷等拖累住房贷款增长。一季度,居民贷款企稳回升,其中经营性贷款和不含按揭的消费性贷款加快增长,增速分别达18.8%和11%、分别贡献了增量的81.3%和11.6%,或主要缘于场景恢复带来的线下消费和经营活动修复;商品房销售边际改善,但提前还贷导致住房贷款增长继续放缓。
伴随资金对实体支持效果逐步显现,经济修复动能将持续增强、可以更加“乐观”些。以企业中长期资金来源为代表的有效社融增速,去年中已见底回升;按照有效社融变化领先经济2个季度左右的经验规律,本轮信用扩张会带动经济在2023年初见底回升,一季度经济指标已有所体现。资金流、人流等相互作用,有望推动经济持续修复。
风险提示
经济修复和政策效果不及预期,资金空转加剧。
报告正文
一问:M2-M1“剪刀差”为何扩大?不同过往,居民理财回表等推升M2
不同过往,本轮M2-M1“剪刀差”扩大表现为M2增速上升、同时M1增速回落。2013年以来,M2-M1“剪刀差”扩大的阶段主要包括,2013年至2014年、2017年至2018年、2021年,多发生在经济回落、货币宽松阶段,均表现为M2和M1增速双双回落、M1增速回落得更快,使得M2-M1“剪刀差”扩大。去年10月以来的表征不同, M2增速明显上升、抬升0.9个百分点,同时M1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导致M2-M1“剪刀差”扩大。
M2增速的回升,主要缘于居民理财回表、二手房购成交增多等。M2由M1和准货币构成,后者包括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存款和非银存款等;其中,2022年10月以来的M2回升,主要缘于居民存款的加快增长,而单位定期存款增长有所放缓。居民存款的加快增长,主因居民赎回理财、资金转存银行,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理财赎回规模约2.5万亿元、贡献准货币同比增量的近60%。此外,居民二手房成交增多,也会派生居民存款。
M1增长低迷,与新房销售偏弱导致房地产带来的企业活期存款派生下降紧密相关,企业信心修复偏慢也一定程度影响资金活化。居民购买新房派生企业活期存款,是M1派生的重要驱动,使得新房销售与M1变化类似;但去年以来的新房销售低迷,拖累了房地产带来的企业活期存款派生,导致M1中枢明显低于以往。疫后企业信心修复偏慢,导致企业开支相对谨慎,企业定期存款增长在3月有所反弹,而活期存款增长放缓。
二问:M2-M1“剪刀差”扩大,指向资金空转?派生行为不同,并非空转加剧
过往经验显示,M2-M1“剪刀差”扩大,多伴随一定程度资金空转;但去年底以来,非银存款并未出现大幅增长,或指向资金空转并不严重。过往经验显示,M2-M1“剪刀差”扩大阶段,均对应经济回落、货币明显宽松阶段,部分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形成一定空转,对应非银存款较快增长。不同于过往,当前M2-M1“剪刀差”扩大的同时,非银存款增长并没有加快、增速水平处于近三年来低位,2023年一季度新增非银存款接近8000亿元、明显低于2018年和2021年同期水平。
资金部分滞留在金融体系,与居民购房偏弱带来的居民与企业之间的派生减少紧密相关。对比M2-M1“剪刀差”扩大阶段银行信贷收支表变化可以发现,去年底以来最突出的变化是居民存款贡献高、但居民贷款贡献低,与前面梳理的居民理财回表、购房低迷特征一致。居民存款增多,使得银行通过发金融债券补充负债的必要性下降,金融债券融资明显收缩;在居民贷款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银行通过加大债券投资来缓解资产配置压力。
企业存贷款增长的背离、利差的狭窄等,或意味着企业通过存贷款套利的情况并不普遍。一季度银行理财总体仍在收缩或意味企业理财套利的规模有限;企业贷款后再存入银行进行套利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上存在监管、套利空间等约束。现实中,部分企业贷款利率可能低于2%,但总体套利空间不大,3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明显高于各类银行的存款利率,因而并没有出现企业存款随着贷款加快增长的情况。年初以来,企业存款增加略好于以往同期,或部分缘于去年四季度企业债券融资转表内带来的资金消耗的回补,两个季度合计新增存款显著低于过去两年同期。
三问:钱都去哪了?企业流向制造、基建和服务业,居民增加消费和经营贷款
经济复苏早期,资金存在一定空转较为常见;年初以来,大部分资金流向实体,企业贷款主要流向制造业、基建和服务业。一季度,企业中长贷贡献全部新增贷款的6成以上,其中,制造业中长贷余额增速达41.2%、较去年底提升4.5个百分点,不含房地产的服务业和基建中长贷余额增速均在15%以上,房地产开发贷边际有所改善、但增速不到6%;增量占企业中长贷比重,不含房地产的服务业、基建和制造业分别达46.0%、32.3%和19.5%。
居民增加消费和经营贷款,而提前还贷等导致住房贷款增长继续放缓。一季度,居民贷款企稳回升,其中经营性贷款和不含按揭的消费性贷款加快增长,增速分别达18.8%和11%、分别贡献了增量的81.3%和11.6%,或主要缘于场景恢复带来的线下消费和经营活动修复,也可能部分与居民“过桥贷”有关;商品房销售边际改善,但提前还贷导致住房贷款增长继续放缓。央行调查数据也透露类似信号,居民消费和包含购房等在内的投资意愿,遏住持续下滑抬升,在一季度出现回升。
伴随资金对实体支持效果逐步显现,经济修复动能将持续增强、可以更加“乐观”些。以企业中长期资金来源为代表的有效社融增速,去年中已见底回升;按照有效社融变化领先经济2个季度左右的经验规律,本轮信用扩张会带动经济在2023年初见底回升,一季度经济指标已有所体现。线下活动持续修复过程中,资金流、人流等相互作用,及稳增长落地加快等,或带动资金效果的加快显现,进而推动经济持续修复。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 不同过往,本轮M2-M1“剪刀差”扩大时M2增速回升,主要缘于居民理财回表、二手房购成交增多等;同时,新房销售偏弱导致房地产带来的企业活期存款派生弱于以往。
2.过往经验显示, M2-M1“剪刀差”扩大,多伴随一定程度资金空转;但去年底以来,非银存款并未出现大幅增长,或指向资金空转并不严重。部分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与居民购房偏弱带来的居民与企业之间的派生减少紧密相关,而非企业存贷款套利。
3. 经济复苏早期,资金存在一定空转较为常见;年初以来,大部分资金流向实体,企业贷款主要流向制造业、基建和服务业,居民增加消费和经营贷款。伴随资金对实体支持效果逐步显现,经济修复动能将持续增强、可以更加“乐观”些。
风险提示
1、经济修复和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2、资金空转加剧。
本文来自: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05月07日发布的《资金“空转”加剧的幻象》
分析员:赵伟(执业S1130521120002)zhaow@gjzq.com.cn;杨飞(执业S1130521120001)yang_fei@gjzq.com.cn;马洁莹(执业S1130522080007)majieying@gjzq.com.c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