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相关资料图)
本期(3.4–3.11)上证综指收于3230.08,下跌2.95%;沪深300指数收于3967.14,下跌3.96%;中小100收于7442.76,下跌3.76%;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325.39,下跌1.57%,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4位。其中,中药、医药商业、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原料药、医疗器械板块均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2023政府工作报告“药重点”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及过去五年,国家持续推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降低费用负担超过4000亿元;将更多急需药品纳入医保,住院和门诊费用实现跨省直接结算,惠及5700多万人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严格食品药品疫苗监管。
今年,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要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防控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3健康中国任务发布
近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多处与医疗器械领域息息相关。《通知》指出,由国家卫健委牵头负责,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推进医防融合,提升服务质量。
同时,《通知》强调“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推进医防融合”,属于分级诊疗的一种表现形式。慢性病管理的过程较为漫长,出于对医疗资源合理使用的考虑,推行社区化和家庭化管理是大势所趋,这也将带动血糖仪、血压仪等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快速扩容。
除了慢性病领域,《通知》还指出,要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心血管、脑病、肿瘤、神志病、肺病、内分泌、康复等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专科专病,开展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提升专科临床疗效。
国家医保局:2022年谈判药报销1.8亿人次为患者减负2100余亿元
3月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快报显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收载西药和中成药共2967种,西药1586种,中成药1381种,另含中药饮片892种。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5年开展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累计618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范围,其中2022年新增111种。2022年,协议期内275种谈判药报销1.8亿人次,当年累计为患者减负2100余亿元。
核心观点:
3月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2022年,我国基本医保基金收入30697.72亿元,增速为6.86%,较为平稳;同期我国基本医保基金支出为24431.72亿元,增速为1.62%,收入增速大于支出增速。医保基金支出增速下滑明显的原因主要是:2021年年同期有支付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今年来相关支出大幅减少,以及防疫政策下医疗需求压制;此外,国家医保局开展了价格谈判、集采等控制药价的措施,有效缓解了医保基金的压力。医保基金盈余方面,2022年我国医保基金盈余为6266亿元,增速为33.76%,与前两年相比,增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此外,随着国家实力的整体提升,我国医保基金的结余金额增速较高。我国医保基金统筹账户结余2022年为21470.04亿元,增速为21.40%,较2020年水平相似。医保基金个人账户结余方面,2022年为13353.8亿元,增速为15.14%,较2021年水平略有下降。
2022年,我国206个统筹地区实现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实际付费。实际付费地区中,按DRG/DIP付费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52%,病种覆盖范围达到78%,按DRG/DIP付费的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地区内医保基金住院支出比例达到77%。
整体来看,集采、创新药价格谈判、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体现医保控费目标。行业国产替代逻辑继续,未来生产管线丰富,研发能力突出,竞争格局较好的药品、器械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度和国产利用率提升的趋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长期稳健增长。
短期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旧稳健,随着年报和一季报逐渐披露,部分业绩超出预期的个股值得关注。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老百姓和健之佳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来源:中航证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