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新动态:个人养老金制度助力A股长牛

来源:巨丰财经 时间:2022-11-14 15:44:06

红周刊 特约 | 张俊鸣

个人养老金新政落地,个人养老账户有望成为我国养老体系的“第三支柱”,对A股市场来说也面临着长期资金活水注入的机遇。有机构经测算指出,未来10年可望有2.5万亿的个人养老金间接入市,也有机构将其与美国的“401K计划”等量齐观,认为A股有望迎来媲美过往美股的长期牛市。在笔者看来,从长期投资的角度,个人养老金新政有望为股市引入“定投式”的长期资金,对引导长期慢牛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资料图】

巨量资金入市?A股仅是一个选项

从相关规定来看,个人养老金虽然可以通过公募基金间接参与股市,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全部资金或大部分资金会进入A股。从投资方向来看,个人养老金可以投资的金融工具包括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等,其中比较直接和股市有关的是公募基金。从今年股市整体表现低迷的情况来看,一开始将个人养老金投入公募基金的比重不会太高,而公募基金又会有一部分资金分散到股市以外的债券市场等,即使是投入股市,A股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估值更低的港股竞争。因此,所谓的“2.5万亿潜在入市资金”,对A股短期来说效应并不明显,A股对个人养老金来说仅仅是资产配置的一个选项,甚至短期内很难成为主要选项。

除了面临其他大类资产的竞争之外,个人养老金在实施初期要累积起巨量资金也不无疑问。虽然有税收递延缴纳的优势,但个人养老金由参与人全额出资,相比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有用人单位出资的部分,加上全年限额12000元,对高收入人群显然吸引力不足。而对于收入较低的居民来说,如果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或者缴税金额极少的话,也可以通过自行定投基金或购买其他金融产品来作为养老储备,随存随取的方式更灵活方便。如果未来个税起征点提高,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力也将相对下降。因此,所谓的“2.5万亿潜在入市资金”更多是一种预测或预期,是否成为现实仍有待观察。

A股不缺钱,缺的是长期稳定资金

如果单纯从资金入市的角度来看个人养老金和A股的关系,那将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事实上,相对国内庞大的货币流通规模和境外资金长期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A股整体来说并不缺钱,真正缺乏的是长期稳定的资金。个人养老金虽然起步的时候预期进入A股的资金规模不会太大,但更重要的是一种示范效应。如果个人养老金能够在运营一段时间之后,在股市上取得比较稳健的收益,至少比目前储蓄、理财等其他产品有明显优势,未来不仅会有更多资金通过这一账户间接参与到股市中来,也会吸引更多投资者在1.2万年限额之外自行购买公募基金来参与,成为助推A股长牛、慢牛的重要基石。

随着股市规模的扩大和投资工具的增多,未来A股成为承接养老金的重要投资场所是比较确定的。在目前投资渠道已经打通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建设“诚信为本”的资本市场,那么,长期资金自然会不请自来。此外,上市公司增加对投资者的真实回报也是重中之重,如果有一批业绩稳定、股息率较高、估值适中的白马股长期存在,对吸引长期资金留在股市也将有正面作用。在这方面,一些深度破净、具备持续分红能力的央企应当率先垂范,适度提高分红率或回购股份注销,让更多投资者能够真正感受长期投资回报的魅力。

低估值高分红的白马股有望估值修复

股市机制的建设和完善需要时间,个人养老金的大规模入市也需要时间。但对于能够持续提供稳定回报的白马股来说,这个时间正是其完成估值修复的过程。经过今年的大幅调整,白马股的估值优势重新显现,有利于长期资金的低位布局。笔者认为,那些经过充分调整,股息率最近5年持续维持高位的白马股,有望吸引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关注。特别是那些提前见底,缓慢走高的品种,存在机构资金率先布局的可能。笔者重点关注的品种包括:中南传媒、格力电器、大秦铁路、中国石化、威孚高科、粤高速等。

此外,对于白马股、蓝筹股集中的指数,相关的ETF也迎来左侧布局的时机。如果投资者能够以长期投资的心态,超前部署耐心等待长期增量资金进场,长期来看胜算较高。其中,中证100指数在今年6月份进行“改版”,编制规则发生较大改变,样本股的选择也不限于沪深300,行业的组成更加分散多元,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行业龙头指数,更有利于投资者分享A股长期发展的红利,在未来白马股的估值修复过程中也将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已刊发于11月12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标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