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剥离工作尘埃落定 2000余家企业医院或成公立医院“第二梯队”

来源:华夏时报 时间:2021-08-19 14:17:36

2021年对全国2000余家企业医院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长达二十年的剥离工作尘埃落定,它们也将获得新的身份定位。

8月3日,一场关乎企业医院发展的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场由国资委企业改革局牵头举办的会议达成共识: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主体,要在当前医改的大背景下,努力为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创造优质、平等的生存发展环境,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这对企业医院来说意义重大。长期以来,企业医院到底算国有企业还是算社会办医,它们的身份问题常有争议。

中国社科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政策其实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所属医院也有公立医院属性。这有利于企业医院的未来发展。核心解决的问题就是:第一,企业医院也需要高质量发展;第二,这将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部分来推动。”

这也意味着,企业医院在后疫情时代,有望作为公立医院“第二梯队”,得到政府的支持,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漫漫剥离路

企业医院即国有企业自办医院,分布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力、煤炭等20多个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环,二十年间,国家一直在推动企业医院剥离母体国企。

“当时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减轻国企的负担,让国企能够轻装上阵,发展得更好。”基层医改多年观察者、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副局长徐毓才对本报记者表示,部分企业医院位置偏僻,人才流失严重,现有的人员负担比较重,对医院发展不重视、投入少,设备也比较老化。

2002年,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出台《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施办法的通知》,大量企业将所属医院以不同形式进行改制分离。

2017年,政策再加码,国资委等六部委出台《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将剥离的最终期限定为2018年,后又再度延期至2021年。

在这份指导意见中,为企业医院剥离指明了四条路径:一是关闭撤销,或转为企业内部的门诊部;二是移交政府,包括移交给地方政府成为公立医院,移交给当地公立医院,少数移交给地方组建的平台公司;三是由国家认可平台资源整合;四是引进社会资本,重组改制。

但是,企业医院的剥离并不顺利。“往往容易剥离的都是一些发展比较困难的企业与医院,它们要谋出路。而一些原来发展比较好的医院,可能会出现企业不愿意放的情况。还有一些医院虽然发展得不太好,但是母体国企发展很好,医院员工不愿意走。”陈秋霖说。

即便是愿意剥离的企业医院,也要面对是否有人“接盘”的难题,运营太差的医院,往往无人问津。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企业医院千差万别,问题特别多。有的医院规模很小,但是又没法关闭,想移交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缺乏接收能力,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的补贴、编制、后续持续投入等方面存在问题。国有平台也不愿意要,适合接受社会资本重组,但是因为一些问题,社会资本又进不来。”

生态链末端

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二十年,据健康界报道,中国医院协会企业医院分会主任委员金永成表示,2021年初,企业医院主辅分离工作已基本结束。

当初国家为企业医院指明的四条路径——关闭撤销、移交政府、国家认可平台整合、社会资本改制,现在来看,走得最好、占比最大的路径,或许是经国家认可平台整合。

所谓“国家认可的平台”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定的六家“国字号”企业兜底,分别是华润健康、国药集团、中国诚通、中国通用、中国国投、中国国新;另一类是由地方国资委搭建的托管平台,如陕西、辽宁、浙江等地成立了省级健康医疗产业集团。

曹健表示,这样一是不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两家国企之间的资产划拨合作会很简单;二是职工接受度比较高。

这也意味着,企业医院将进入到下一个发展阶段。“企业医院剥离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改革重点是主辅分离,让国有企业围绕主业发展,提高发展效率。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改革任务。在现阶段,在疫情之后,国家要大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企业医院也要迎来高质量发展。”陈秋霖说。

目前,我国究竟有多少家企业医院?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统计。不过,《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9年末,非政府办公立医院数量为2229家,约占全国医院总数的6.5%,这其中绝大多数为企业医院。

实际上,除去少数发展较好以外,大部分企业医院的日子并不好过。它们缺席了医保扩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缺席了超级医院发展的华西模式与郑大一附院模式,缺席了资本支持下的民营专科连锁发展模式。而在剥离过程中,母体国企对它们的“输血型补贴”也被切断。

新里程医院CEO林杨林曾撰文直言:“如果把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视作一个森林里的生态链,那么几千家国有企业医院长期处于生态链的末端。”

“企业医院的财政支持不如政府公立医院、教学科研不如大学附属医院、政策保护不如部队医院、市场拓展不如莆田系医院。甚至,在过去几年钢铁煤炭石油等大宗商品低迷的年月,还经历了降薪与限制人才引进的釜底抽薪般的自废武功模式。”林杨林说。

比如四川乐山五通桥东风医院。据健康界报道,这家国营东风电机厂的职工医院,曾经是乐山市最好的医院之一。但在改制之后,既不能享受国家政策扶持,也不能得到原企业的扶持,医院发展步入困境。

先是外科没有了,接着消失了的是妇产科,放射科的医生也流失了,只能由乐山市的同行远程操控。医院原来可以做开颅手术,后来就只能做痔疮手术。勉力维持至2021年初,东风医院不得不正式停业。

一位医学生向本报记者坦言,现在身边毕业的同学们几乎没有去企业医院的,“它们不像公立医院一样有编制。”

或成公立医院“第二梯队”

如何对现有的企业医院进行支持,帮助其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现阶段待解的问题。首先要回答的,就是企业医院究竟由谁管、由谁办?

一直以来,围绕企业医院身份的争论从未止息。“到底算国有企业还是算社会办医?一方面它们不是纯粹的公立医院,在待遇与政策上有所差异,但是面对一些急难险重、抢险救灾的情况,企业医院也是责无旁贷,冲到前线,与公立医院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一样的。”陈秋霖说。

徐毓才亦表示,企业医院还在市场上提供医疗服务,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办医主体,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企业医院仍然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里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对它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不能让它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不利于医院发展。”

如今,新的变化生发,政策呼之欲出,春风即将吹入2000余家企业医院。

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提出“优化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发展,2021年10月底前制定相关政策文件”。

而在8月3日的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专家座谈会上,讨论了《关于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这次会议传递了一个信号:企业医院有望作为公立医院的一部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在会议上,中国医院协会企业医院分会秘书长邹殿新表示,对征求意见稿,一是应依照公立医院改革精神以及优化支持国有企业办好医疗的有关精神,企业办公立医院应和政府办医院有同等的事业单位待遇;二是企业医院资产同政府办医院都为国有资产,应设立统一的财政管理渠道;三是国有企业主办的非营利医院为公益性事业,企业对医院的投入应纳入企业税前成本科目中。“希望企业医院的春天再次到来。”

一位与会者向本报记者确认,被华润健康、国药集团、中国诚通、中国通用等大型平台整合的企业医院,在这次会议讨论的范围内。不过,他并未透露更多信息,上述征求意见稿亦尚未对外公布。

未来,相关政策如何落地,是否会有更多细则出台,仍需长期观察与探讨。陈秋霖表示,如何把企业医院有效地纳入到公立医院的规划当中,属地化管理能不能落实,真正实现一体化的规划,这都是很关键的一些问题。“如果将企业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的一部分,它们要承担公立医院相应的一些职责,它的身份、待遇各方面的政策也要完全一致。”

徐毓才则表示,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或许更多企业医院将为公立医院补短板。“比如医院的位置如果比较偏,能不能改造成传染病医院,能不能变成养老机构,政府层面会纳入考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