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7万亿元现金管理类理财迎新规 机构需加快产品创新

来源:金融时报 时间:2021-06-15 15:59:04

6月11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该产品的久期和流动管理提出要求,拉了与货市场基金等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规则。值得关注的是,《通知》还明确将过渡期截止日设置到2022年年底,即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基础上再延期一年。

现金管理类产品指的是仅投资于货市场工具,每个交易日可办理产品份额认购、赎回的商业银行或者理财公司理财产品。这类产品曾一度成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利器”。

此次《通知》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现金管理类产品定义;提出产品投资管理要求,规定投资范围和投资集中度;明确产品的流动管理和杠杆管控要求;细化“摊余成本+影子定价”的估值核算要求;加强认购赎回和销售管理;明确现金管理类产品风险管理要求,对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实施规模管控,确保机构业务发展与自身风险管理水相匹配。

业内人士认为,《通知》落地的时间充分考虑到了此前疫情对市场带来的冲击,以及理财规模增长趋势良好、资管新规过渡期等因素,随着业务的整改,现金管理类产品将与货基金同场竞技,收益率逐步下降。在这种背景下,机构需要加快产品创新,做好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给予充足缓冲期促稳过渡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发轫于2018年10月,到2019年年末,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4.16万亿元,占所有非保本理财产品总规模的17.78%,占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41.04%,再到今年一季度末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为7.34万亿元,占所有非保本理财产品总规模的29.34%,占所有净值型理财总规模的40.15%,现金管理类产品快速发展。

然而,现金管理类产品在资产和资金端流动不匹配,久期普遍较长,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和流动风险,也不是真正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理财产品。基于此,2019年12月27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时隔一年半《通知》落地,并较《征求意见稿》有部分调整。在过渡期设置方面,比照资管新规过渡期顺延一年的精神,《通知》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过渡期截止日设定为2022年年底,促进相关业务稳过渡。“现金管理类产品久期不会太长,一年半的过渡期基本可以消化掉,所以银行对于老产品不会有太大压力。”一位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一方面,新规给予了比较充足的缓冲期;另一方面,政策的及时出台也避免了对资管产品“二次整改”的问题,“市场一直都在等这个文件的出台,毕竟体量比较大。”值得关注的是,银保监会年初的2021年监管工作会议内容中特别强调,“对理财存量资产处置不力的机构加大监管力度”。

另外,银保监会、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提出,在投资集中度方面,采纳市场机构反馈意见,结合监管实践和货市场基金监管规定,将每只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于主体信用评级为AAA的同一商业银行的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占该产品资产净值的比例,从“合计不得超过10%”调整为“合计不得超过20%”。

事实上,在《征求意见稿》出台后,机构已根据预期做出一定调整。“现金管理类理财资产配置边际变化就很明显。”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如部分产品债券剩余期限缩短,资产端增配高流动资产;部分产品的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长期限品种占比下降;还有部分产品非标占比收缩甚至降为零等。

此外,对于市场机构提出的扩大投资范围、放宽估值核算规定、降低监管标准等意见,前述负责人表示,考虑到不符合资管新规、理财新规要求,并且与货市场基金监管要求不一致,为维护市场公竞争、防范监管套利,此类意见未予采纳。

重定“投资范围”与“久期”

现金管理类理财过去主要通过资产端拉长久期、信用下沉和投资非标等方式增厚收益,为防范风险,拉资管行业监管,新规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重要约束在于投资范围和久期。

《通知》要求,现金管理类产品应当投资于现金,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包括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等货市场工具。不得投资股票;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以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债券,已进入最后一个利率调整期的除外;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工具。集中度方面,分别对每只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于同一机构的金融工具、有固定期限银行存款、主体评级低于AAA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以及全部现金管理类产品投资于同一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和债券等,提出了比例限制。

在流动和杠杆管控方面,一是加强投资组合流动管理。规定现金管理类产品持有高流动资产比例下限和流动受限资产比例上限。二是加强杠杆管控。要求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杠杆水不得超过120%。三是加强久期管理。限制投资组合的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均剩余存续期限不得超过240天。四是强化投资者分散程度。对单一投资者持有份额超过50%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要求在销售文件中进行充分披露及标识,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避免不公对待个人投资者;对前10名投资者集中度超过20%及50%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进一步提高投资组合久期、流动资产持有比例等监管要求。五是加强融资交易管理。要求加强产品同业融资的流动、交易对手和操作风险管理,针对买入返售交易质押品采用科学合理估值方法,审慎确定质押品折扣系数等。

除此之外,《通知》充分借鉴货市场基金规模与其风险准备金挂钩的做法,同时结合理财业务现实情况,合理设定使用摊余成本法核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上限。

在银行方面,同一商业银行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其全部理财产品月末资产净值的30%。在理财公司方面,同一理财公司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其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200倍。理财公司成立初期,未积累足够风险准备金之前开展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业务规模,银保监会将采取措施妥善安排。上述政策安排充分参考了目前银行及理财公司业务现状,避免对现有业务运作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点:投资者教育与产品创新

前述理财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其他品种产品规模逐步增加,理财子公司对现金类产品的依赖已经不像最开始那么严重了。我们会继续做好投资者教育,这方面的工作任重道远。净值化改造后产品的估值波动较大,客户接受度相对较低。这个过程中不管是监管还是机构,都面临比较多的挑战。”

新规出台后,预计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会下降至货基水,现金管理类产品相对优势将丧失。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现金管理类产品与货基金的利差在去年5月仍可达到154个基点,在半年后的11月已大幅收窄至52个基点,且仍在持续下降中。

监管套利的消失必将倒逼银行理财走上破局发展之路。“合规转型过程中,部分摊余成本产品接比例上限的银行不排除发行类似浮动净值型货市场基金的产品。”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明明建议,现金管理类产品可以进一步发挥理财身份的优势,加强客户联系,尝试从浮动净值型的道路丰富产品类型。而理财调整资产配置后将会利空中长期限利率债和低评级信用债,对短期限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配置需求预计将上升。

有银行资管人士表示,对于部分摊余成本产品接比例上限的银行为了谋求破局,不排除未来可能会考虑发行类似浮动净值型货市场基金的产品。由于浮动收益的产品收益显示是根据投资资产实时的价格折算成净值,这意味着产品将会面临更大的波动,在市场利率出现较大幅度回调时,会出现负收益的小概率情况。考虑到银行的客群与基金风险的客群风险偏好差别较大,如何通过及时的交流和投资者教育来获取客户的理解,将大大挑战银行渠道能力,从这一点来看,具备破局能力的机构并不多。“打破隐兑付是银行资管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通过专业能力管理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的增值也是每一个银行资管产品管理者的使命,鱼和熊掌能否兼得,也对银行资管产品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对渠道部门与投资者的沟通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上述资管人士表示。

对此,华创固收研报也提出,从长期来看,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整体理财规模的比重有上限,未来只能伴随理财产品整体规模的增长逐步增量。当前理财产品整体发行期限在不断拉长,银行及理财公司注重培养客户的稳定,通过拉长产品久期提供一些多样化投资策略和稳定回报的产品。未来,在理财产品规范化的过程中,其投资风险偏好与期限偏好或进一步向其他广义基金产品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