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 > 正文

今年以来证监系统合计开出55张行政处罚决定书 内幕交易和信披违法被重点关注

来源:证券日报 时间:2021-04-29 08:21:55

随着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先后实施,以及去年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若干意见》,今年以来,资本市场“零容忍”监管持续发力。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截至4月28日,证监会和地方证监局合计开出55张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没金额合计7.48亿元。其中,针对内幕交易和信披违法的罚单数量合计占比超过七成。此外,在地方证监局和沪深交易所的日常监管措施中,对于信披违规的监管,也是工作重点。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注册制稳步推进,监管层全面落实“零容忍”执法理念,上市公司需要积极进行高质量的信披,提升公司治理水。此外,监管部门对投行业务的严监管,则有助于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形成合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内幕交易和信披违法

被重点关注

《证券日报》记者据证监会网站梳理,截至4月28日,今年以来,证监会和地方证监局合计开出55张行政处罚决定书。具体来看,涉及内幕交易的有21张,数量最多,罚没金额1.09亿元;涉及信披违法的有19张,罚没金额5.13亿元。其中,因涉及信披违法和欺诈发行,证监会对乐视网和贾跃亭等责任主体的处罚金额合计超过4.8亿元。另外,涉及证券从业者违法买卖股票的有7张,合计罚没金额5546.7万元;涉及操纵市场的有3张,合计罚没金额953.16亿元。

综合来看,在上述55张罚单中,涉及内幕交易和信披违法的合计40张,占比72.73%。从金额来看,内幕交易和信披违法相关罚单的罚没金额合计6.22亿元,占比83.16%。

“只有严厉打击内幕交易才能维护资本市场‘三公’原则,提振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今年以来针对内幕交易的罚单数量最多,一方面说明内幕交易是监管的重点,另一方面也说明监管层努力打造资本市场公竞争的生态环境。”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涉及信披违法的罚单中,有2家上市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或2020年一季报,公司及相关董监高被行政处罚。

“证监会期查处的信息披露违法案件中,未按规定报送报告或者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大多发生在新证券法实施之后,适用新证券法。”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上市公司而言,做到“四个敬畏”,提高公司治理水是根本之道。

胡麒牧表示,注册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随着注册制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信披违法违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上市公司必须放弃侥幸心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主动进行高质量的信息披露。

严把市场“入口关”

投行业务成监管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4月6日,证监会集中公示今年第一季度投行业务违规处罚信息共计38条(不属于行政处罚决定书,因此未列入上述55张罚单统计),其中地方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29条,交易所的自律惩戒措施9条,多名当事人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或被采取暂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3个月的监管措施。

“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中心,把选择权真正交给市场,上市公司质量‘关口’前移,保荐机构必须要承担更多的把关责任。”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始终高度重视投行业务质量,多措并举督促保荐机构归位尽责,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建立健全投行业务违规处罚信息公示机制,强化市场声誉约束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

“今年投行业务违规处罚数量大幅增加,这体现出监管部门对中介机构监管的力度在加大。在稳步推行注册制的背景下,强化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对于提高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进而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积极作用。”陈波认为。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