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4月7日,两市共有1109家公司披露了去年的研发投入状况,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这一指标排序情况来看,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是“最慷慨”的企业类型。
数据显示,这1109家公司在去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总额约为4852亿元,其中,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20%的公司有28家,这28家公司中,排在前6位的公司均来自医药制造业。
“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是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提速发展期,生物医药创新离不开科研的投入,而长周期的研发特性,也决定了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要从长线考虑。”对于当前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特征,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宋高广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两市这些大笔投入研发的公司中,科创板企业和创新药企业的身影颇为抢眼,其中,也有不少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净利润暂时并不理想,但仍旧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究其原因可知,持续研发为未来蓄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对此,宋高广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很多生物医药类企业80%的成本投入在研发上,从投资周期来看,这类企业的利润通常在研发投入10年以后才能兑现,这也决定了投资这类企业,目光要放得足够长远。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北极光创投通常在企业A轮融资时就会进入,会从研发人员背景、项目创新程度、技术壁垒和积淀、在细分领域的排位等维度考虑是否投资”。
宋高广介绍,在投资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的科研实力,通常会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首先是研发人员的工作背景、科研成果转化等细节,研发人员的背景调查很重要;其次要看公司从事的领域技术难度如何,有没有技术壁垒和积淀;然后要分析项目的创新程度有多大,是微创新还是全创新。目前看来,国内很少有原始创新项目;项目所处细分领域的竞争程度也很重要,如行业排位、靶点分析等。”
需要关注的是,随着研发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生物医药领域的追赶步伐正在提速。兴业证券的研报也提及,医药板块龙头多数具备管理层优秀、技术差异化、视野国际化等特征。在过去几年中,无论是在国际化方面,还是在国内进口替代方面,医药板块器械、药品以及创新药产业链的龙头全球竞争力和国内竞争力均有所提升。
“药物创新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要追上国外原始创新的步伐,解决这一领域发展‘卡脖子’的问题,还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追赶。”宋高广对《证券日报》记者解释,当前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多是“仿创结合”,“对于承担原始创新失败的压力上,很多环节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需要逐渐适应这种高风险的状态。但也可以看到,在生物医药工业迭代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也在调整,随着专利保护等环境的更加完善,相信中国的生物医药领域研发会有全新的未来”。